close

OSHO 

很快的看完這本書,決定做些書摘。

姑且對男女的床上體位分析不談,一開始很喜歡書的許多說法,一心浪漫的想著:我要充滿愛,要成為奧修的信徒。但看完書激情漸淡時,想著奧修到底有甚麼好處(or目的),要以這種方式這樣談論愛,大體使人充滿認同感的論述背後,隱約藏著微小的陰謀等等的遐想。我也害怕自己掉入似是而非的,以愛之名為大哉問的渾沌之中。不過我這人的好處是過目即忘,想要硬記著都難,所以除了童年/少年時期所經歷過得思想訓練之外,大多很難深植在我腦海裡,成為新價值觀的基本架構云云。總之,有些觀念(藍色字體)是很想要分享看看的,至少我目前暫時願意被這些觀念洗腦。

「被放逐的懲罰一直都在,而且每個父母都會恐嚇還將他們趕出家門,要拋棄他「你要是不乖、不聽話,就把你趕出去丟掉。」孩子當然會很害怕,於是他開始妥協,這個孩子逐漸被扭曲,他開始操控,他其實不想笑,但如果母親在旁邊,而他又想喝奶,他會笑。這是政治手腕-政治的開端與入門。

孩子內心會開始憎恨他的父母,因為他沒有受到尊重:他沒有以他本然的樣子被愛,他被期待做某些特定的事情,唯有如此他才會被愛。愛是有條件的;他本來的樣子微不足道,沒有價值。首先他必須變得有價值,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父母的愛。所以,他曾無數次看到父母眼中的憤怒,只為了芝麻小事,便流露出憤怒的醜陋表情,他不懂為甚麼這點小事他們能生這麼大的氣。但他不得不屈服,不得不接受這是必然的現象,慢慢的,他愛的能力就被扼殺了。

每個人都會怨恨他們的父母。你怎麼可能不怨恨那些曾經傷害你很深的人呢?他們並不是有意要傷害你,他們只希望你一切都好,只要你幸福,他們可以為你做任何事情,但他們能夠做甚麼呢?只透過要求,愛是不會發生的。只是希望,愛也是不會發生的。

所以,擺脫你的父母,當我這麼說,並不表示不尊敬你的父母,不是的。我並不是要你擺脫你生育上的父母,而是你必須擺脫掉你內在父母的聲音,內在的模式以及不斷播放的錄音帶,你變自由了,這會是你第一次能夠對你的父母感到慈悲,否則不可能;你會繼續怨恨下去。

我必須承認,這一段在傳統中國人的家庭倫理觀念裡看起來有點可怕,但是他真的說到了關鍵,回顧一下我自己的愛情生活,起初充滿著依賴、糾纏、軟弱,在那段長達七年的感情裡我多半沒有自己的個性跟角色在裡頭,就像婆婆跟我一樣,就像婆婆跟我媽一樣,若不是婆婆晚年修習佛法,有了以解脫為目標的生活重心,感情多少有了寄託,若不是我媽精神崩潰,對家庭不再具有威脅的影響力,恐怕今天的我還會是另一個樣子。

看看身邊的朋友,以前還不怎麼明顯的,年紀越大越顯得有些他們父母的影子,人的性格組成很複雜,無法以絕對的善惡來分辨,但是這輩子跟你作為眷屬緣份太深,用情也深,無論好壞你都在學會分辨前就已經全盤接收,人格已然形成,看看自己的家庭,多少有些影子吧?我其實是嚮往以家族的特性驕傲的那種人,看我父親這邊的人就知道,他們的自負形成一種團結,團結就是力量,我喜歡這種家庭氣氛,那是我母親這邊所欠缺的。但我也知道不能過份依賴這份激情,無暇的信賴感是美麗的,同時也是愚昧而危險的。

 第二個重點是:人們以為他們唯有找到一個值得愛的伴侶才能夠去愛─胡扯!你一個也找不到。人們以為唯有找到一個完美的女人或男人他們才能夠去愛。胡扯!你找不到,因為完美的女人跟完美的男人並不存在。如果存在,他們也不會在意你的愛;他們不會對你的愛感興趣。所以記住,當兩個人是完美的,他們對於愛的需求和你是不同的。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品質。你要記得,絕對不要找尋完美的男人或女人。現在的現象是,除非找到完美的男人或完美的女人,否則你不會快樂的想法已深植你的內在,於是你繼續不斷尋找這個完美的人,可是你找不到,所以你不快樂。

愛的流動與成長並不需要完美。愛跟另外一個人無關。一個充滿愛的人只是去愛,就像一個活生生的人會呼吸、吃飯、喝水、睡覺一樣。就是那樣,一個真正活生生、充滿愛的人,就是會愛。你不會說:「除非有完美純淨的空氣,否則我就不呼吸。」在洛杉磯你要繼續呼吸;在孟買你也要一直呼吸。就算那裡空氣污染、有毒,你在任何地方都要呼吸。你保持繼續在呼吸!你不能只因為這個空氣沒有它應有的品質就不呼吸。如果你餓了就會吃東西,什麼都吃。如果你在沙漠裡快渴死了,你會什麼都喝。一個活生生且充滿愛的人就只是單純地愛。愛是自然的運作。

所以,第二件要記住的事:不要要求完美,否則你的內在將不會有愛的流動。相反的,你會變得沒有愛心。那些要求完美的人非常沒有愛心,是神經質的人。即使他們找到一個愛人,他們也會要求完美,然而愛就因為這樣的要求而被催毀了。

一旦男人愛上女人,或是女人愛上男人,要求馬上就跟著進入。女人開始要求這個男人應該要完美,只因為他愛她。好像他犯了罪一樣!現在他必須是完美的,他必須丟掉所有的局限─這麼突然,就只因為這個女人?所以現在他無法當個人了嗎?現在,不是變成超人就是變成騙子,一個虛偽的騙子。當然,要變成超人很難,所以人們就變成騙子。他們開始假裝,演戲、耍把戲。人們只不過是以愛的名義在耍把戲而已。

所以,第二件要記得的事是:絕對不要要求完美。你沒有權利對別人做任何要求。如果有人愛你,要心存感恩,但不要有任何要求─因為對方沒有義務要愛你。如果有人愛你,那是個奇蹟。你要對這個奇蹟心存感激。當你愛一個人,不要要求;否則一開始你就關起了這道門。不要期待任何事。如果因為你的愛而有什麼回饋來到你身上,要心存感謝。如果沒有出現,也不需要強求它出現,沒有必要。你無法期待它。

關於呼吸那段比喻我覺得很生動有趣,在我心裡也一直認同著心存感激這事,有時候連陌生人的同情,都會讓你感激無比,但是跟自己朝夕相處的親人呢?卻容易反目相向。跟自己所愛的人相處久了,很容易忘記這個觀念,開始要求許多各種回報...。記得收過一封轉寄信-香港DJ梁繼璋寫給兒子的一封信,有一則是"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,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,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,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 . 你怎樣對人,並不代表人家就要怎樣對你。如果看不透這一點,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。"寫到這裡突然明白了自己對奧修的陰謀論從何而來,這第二個要記得的事情,其實最後還是保護自己,或著說,對大家都好。那麼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呢?伴侶之間的要求呢?有時候要求使人成長,使人勇於面對問題。有時要求只是徒增困擾,磨損感情。到底還是難說得很。或著說,針對這世間多半源自於自私想法而要求別人的人,可以重新想想自己的動機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ionysia 的頭像
    Dionysia

    沉墜的輕喚

    Dionys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